10.19.2010

| 0 Comments | Label: ]

評分: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●○

很多人是慕 Christopher Nolan 的名前來觀看這部電影,當然也有因回復英俊瀟灑李安納度,由當初偶像味濃變為現在有說服力的實力派演員,又型又有味道。

令我看得開心的還有年輕性格演員 Ellen Page,我之前並沒有預料到她有這麼重的戲份。這小小的 Juno 一下子投入科幻動作電影之中,仍不改她一貫堅強冷靜的作風,飾演一名外表硬朗內裡細心的女子,沒 Juno 那種天真卻仍有一點稚氣,雖是十分自然,但仍期待她突破這框框的一天。

電影上映時,紐約郵報曾報導說《Inception》抄襲唐老鴨的傳聞 (via),不知是有意還是考合。但在早前 Nolan 說過這電影早在 10 年前,當時只有 16 歲的他已開始構思 (source),真假難分。不過看完這電影的一刻我就想說:即使收到一個如此複雜並需龐大花費的劇本,也沒多少人有膽色及信心把它製作出來。

時間交錯的電影本來就很具挑戰性,先不論時間的分佈,現實時間再加四層交錯的發夢時間,如何令觀眾不感混亂,是一個困難考驗,還有故事中的故事:男主角的愛情線;在兩小時內需要交代的事太多,電影中每一個鐘頭都不能浪費。

電影的拍攝角度,令觀眾感受到現場緊湊的氣氛,鏡頭一進入 slow motion,現實時間都好像同步慢了下來。最迷幻的是,電影完了的一刻,還未回過神來之時,有點分不清自己身處於現實還是夢境,幾秒後,才如夢初醒。

結局最後輕輕地制造一個思考空間,你可能會問「他最終留在夢裡面還是在現實世界?」這個問題雖然對我來說不太重要,但你可以慢慢思考,甚至可能再進戲院看一篇再思考,你的好奇心可以推高它的票房,也可令你不要在「他如何逃出去」的部份找砟,高招高招!

按下 Read more 繼續結局分析和後感。
而其實,這個問題已有人有頭緒,細心看看,戲中還故意留下一些證據。(以下資料源自網路上,非本人發現,資料準確與否,歡迎討論或提供資料)外國電影網站 Filmonic 文章 Ben's Review: Inception 中作者第二次觀看這電影時發現結局是現實的一些證據。一,結局最後出現的一對子女跟回憶裡出現的並不吻合,結局中子女的年齡比較大一點(這個我在 IMDB 中也看見是分別有不同演員飾演不同年份的小孩);二,男主角 Cobb 最後轉動圖騰時出現搖擺,而如果在夢轉動圖騰的話會是完美轉動;三,他手上的戒指只出現在夢中,而最後一幕時他手上並沒有戴著戒子。就以上幾點,有人認為結局時 Cobb 身處現實中。

總結一下,在我看來《Inception》的整體不及《Dark Knight》好,然而這兩部電影乃不同類別,不該用作比較,而且《Dark Knight》人物早有被設定性格背景,不用再過份描述,相對地局限也較多,時間較易拿捏;相反《Inception》的原創角色,在夢境這個任由你天馬行空的空間、隨時「話變就變」的場境,很容易失去平衡,要顧慮的也更多。

近期好電影不多的情況下,《Inception》成為一時的佳話,但老實說,我看完後沒太大興趣再進戲院看一次。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

謝絕廣告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